您的当前位置:所有文章教学天地教学动态
关于试行“教学案”的草案


   2008/4/9 10:29:00     作者:明珠学校

关于试行“教学案”的草案

针对上一学年度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步子不大,成效甚微以及备课流于形式、学生作业量大等实际,结合后六中学、东庐中学在短时间内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成功经验,本学期我校试图通过尝试使用“教学案”,(实际上上学期许多教师已经在使用且效果较好)改变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节的顽症,实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引导相结合,达到“以人为本、教学合一”,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一、使用“教学案”的目的意义

 

“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学生的练习融为一体的师生上课共用的一种文本。它是一个将教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桥梁,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由原来只顾埋头教学转变为围绕学生的“学”做文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从学生角度来讲,“教学案”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在教师和“教学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预习和自学,学会自己归纳、概括、推理、探究,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教学案”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优化,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教学案”还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它可以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用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题目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基础部分,成绩中下的学生由此逐步树立自信;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能在拓展部分找到自由驰骋的天地,得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教学案”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他能改变传统集体备课的表面化和随意性,将“集体备课”落在实处。“教学案”是一个硬性的有形载体,有可测量的标准和可操作的程序。教师集体备课后必须拿出一个有基本标准和要求的文本,并按照这些标准和要求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上课的质量。“教学案”可以规范教师的备课行为,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个底线保障。

“教学案”还可以大大节省教师写教案的时间,达到互帮互助、取长补短、集中智慧、共享资源的效果。一份好的“教学案”既能博采众长,又富有个性;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

 

二、“教学案”的设计及使用要求。

1、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意想、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等问题。

2、集体备课,落在实处。

备课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师生共用。开学初,备课组就要将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做好详细的计划(以后改为备课组计划),细化到周安排,分工到每个人,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学校将此项规定纳入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考核。

具体说来,就是主备人提前一周将所被章节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如导入新课、问题设置、小组讨论、爬黑板内容、随堂练习、知识拓展、课外作业等)及课件初稿,在规定的时间拿到备课组讨论,大家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教学案”修改后制成正式电子文本(以课时为单位),发给同组的每一个教师,任课教师再进行理解和补充,根据情况在上课前一天(也可当堂)将“教学案” 发到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学会的内容,教师可以基本不讲,重点讲这节课的难点和学生掌握不太好的内容。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学生手上的“教学案”以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学生使用“教学案”。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质疑、释疑、解疑的全过程均可以在“教学案”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除“教学案”上的题目外,原则上非统考科目不再布置课外作业,统考科目可布置少量课外作业,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教师对每份“教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章节测试、月考、期中考试均可从“教学案”上选择题目,引导学生利用“教学案”进行学习。学生一章节学完后,各科要引导学生对“教学案”进行归类整理和装订,作为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评价考核

常规检查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捆绑式考核。教研组长每月检查“教学案”一次(要有填表记录),教务处平时抽查,期中、期末集中检查,以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案”为主。仍按优、良、中、差划分等级,考核结果作为期末奖等级的依据。

 

以上是试行“教学案”的草案,其中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和缺陷,恳请各位老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补充、修改、完善,使“教学案”成为师生共同喜爱的教学拐杖,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明珠学校教务处、教科室    

2008.2月








文章二维码分享



你是第  位访客  共  篇文章  关键字搜索